趨勢指標分類匯總
admin
股市運行存在著趨勢性的特點,市場或個股的運行趨勢可以分為三種:上升趨勢、下跌趨勢、橫盤震蕩趨勢,而趨勢類指標就是反映市場運行趨勢的數字化表現形式。趨勢類指標是以均線為基礎,根據目前趨勢所處的階段(上升階段、平臺階段、下降階段)及當前價格處于趨勢線的不同位置,來做出買賣指導。
趨勢類指標主要包括:移動平均線(MA)、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(MACD)、趨向指標(DMI)、動量指標(MTM)、瀑布線(PBX)、寶塔線(TWRF)等,其中最為常用的是移動平均線和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。移動平 均線反映的是中長期趨勢;而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反映的則是短期趨勢。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概念,對于如何運用它們來買賣股票,我們將在第二篇中詳細介紹。
移動平均線(MA)是道氏理論的形象化表述,它以道·瓊斯的“平均成本概念”為基礎,采用統計學中的“移動平均”原理,將若干天的指數或個股股價加以平均,然后連接成一條曲線,用以觀察市場及個股走勢的趨勢性,進而反映指數或個股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。在實際計算中,一般以每一日的收盤價為計算依據。下面以Cn來代表第n日的收盤價,(以時間周期5日為標準,來說明5日均線MA5的計算方法:)第n日的5日均線MA5在當日的數值為:
MA5(n)=(Cn+Cn-1+Cn-2+Cn-3+Cn-4)÷5
將每一日這些數值連成曲線,便得到了我們經常見到的移動平均線。
指數異動平滑平均線(MACD)指標是由查拉爾德·阿佩爾(Gerald Appel)提出的,是一種基于兩條移動平均線而產生的,它是一種移動平均線的波動指標。
查拉爾德·阿佩爾在對移動平均線(MA)的研究中發現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總是收斂于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,即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與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呈現出一種相互聚合、相互分離的特性。通過對移動平均線的研究不難發現,在一波價格上漲或下跌的趨勢中,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往往迅速脫離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,隨后在價格走勢趨緩的時候,二者又會逐漸聚合。MACD即是利用兩條移動平均線的這一特性,通過計算得出兩條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異——正負差DIF,以此作為研判價格波動的根據。
MACD的產生也是由于移動平均線的相對滯后性,在趨勢較為明確的時候,運用移動平均線可以做出較為理想的買賣決策,但是在橫盤整理的時候移動平均線往往會發出虛假的信號,而基于移動平均線原理產生的MACD既保留了移動平均線所具有的“呈現趨勢性”的優點,又摒棄了移動平均線的不足之處,是一種建立在移動平均線之上的較為復雜的指標。由于MACD的計算方法較為復雜,在此我們就不做介紹了。
由于趨勢形成及延續具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跨度,無論是短期趨勢還是中長期趨勢,一旦趨勢形成就極有可能持續下去,所以反映這種趨勢的趨勢類指標普遍具有穩定的特點,不易人為操作騙線,因而受到很多投資者的青睞。如圖6-8所示為華夏銀行(600015)2014年11月至11日2015年5月5日移動平均線及MACD示意圖。

圖6-8 華夏銀行(600015)2014年11月11日至2015年5月5日移動平均線及MACD示意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