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股市走熊之后,跌跌不休,不斷出現抄底者屢抄屢套的情況,投資者不禁要問,股市究竟要跌到什么時候,何處才是股市的底呢?關于股市的底,基本面分析人士、技術分析人士和市場分析人士都作了大量的研究。其中有一些研究成果,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上,都不乏真知卓見,有很重要的價值,對指導投資者尋找股市底部區域的確有很大幫助。但是,專家們關于底部的研究表述是相當復雜的,一般投資者很難真正理解和應用這些成果。
那么有沒有一種適合一般投資者預測股市底部的方法呢?從時間角度來說,滬深股市一直有一個13月~20個月見底的規律,也就是說從高位到低位一般經過16個月就能出現一次見底回升行情。
例如1993年2月的高點1558點到1994年7月的低點325點,歷經18個月;1994年9月的高點1052點到1996年2月的低點512點,歷經18個月,如下圖所示的上證指數的月K線圖。
1997年5月的高點1510到1998點8月的低點1043點,歷經16個月;2001年6月的高點2245點到2003年1月的低點1311點,歷經20個月,如下圖所示。
2004年4月的高點1783到2005年6月的低點998點,歷經15個月;2007年10月的高點6124到2008年10月的低點1664點,歷經13個月,如下圖所示。
根據這條規律,投資者可以在股市連續下跌16個月左右開始重點關注大盤,時時注意盤中的信號,如K線形態、成交量、標志性K線、重要指標是否底背離、下降趨勢線是否被有效突破,如果出現明顯的做多信號,那么很可能超級大底已形成,就可以重倉買進,這樣所承擔的風險很小,但收益卻很大。
另外,如果大盤連續下跌4到6個月,這時投資者就要注意,很可能機會來,根據多年實戰經驗可知,大盤連跌4到6個月后,緊接著很可能會云開日出,迎來一段陽光普照的日子,例如從1992年7月連續下跌4個月,就見到中期大底,然后出現中級大反彈;從1994年3月連續下跌5個月,就見到大底,然后出現反轉,從熊轉牛,如下圖所示。
1999年9月連續下跌4個月,就開始反彈,最高漲到2245點,如果在連續下跌4個月后買入會有不錯的收益,如下圖所示。
2008年5月連續下跌6個月,見到了中期底部,然后出現中級反彈,如下圖所示。
有的投資者也許會問,熊市不言底,大盤連跌7個月、8個月有什么不可能呢?其實這種想法不是不對,只是在股市中投資是有風險的,只是風險有大有小,一般情況下,大盤連續下跌4到6個月后,會形成一個底部,可能是一個短期底部,但更多的是中期或長期底部,當然這需要其他技術分析來配合解析。
總之,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,只有大概率小概率的事情,投資者一定要記往,“投資有風險,買進要謹慎”。所以一般情況下,投資者可以利用少量資金做試探性建倉,一旦大勢與自己預測的一致,再加重倉位,如果大勢與自己預測的不一致,則損失較輕,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止損出局。